专家谈政府职能转变:未来应与百姓合理“分蛋糕”

 

    人民网北京7月11日电 (记者贾玥) “理想的政府应当是服务型政府、有限政府、责任政府、透明政府、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,经济调节不越位、市场监管不错位、社会管理不缺位、公共服务要到位”。日前,在国家行政学院召开的一场报告会上,该院经济学部副教授樊继达对于政府职能转变方向提出如上看法。

    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将政府职能界定为经济调节、市场监管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。樊继达指出,十年来政府职能转型并不尽如人意,重国强、轻民富,重增长、轻服务等现象突出。

    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。仅在“十一五”期间,中国GDP总量就先后超越英国、德国和日本,位居世界第二位。但在“国强”的同时,“民富”并未随之实现。樊继达认为,从经济发展的大蛋糕里,政府比民众分到了更多。

    数据显示,2000年至2011年期间,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了7.7倍。其中,突破两万亿用了三年时间,突破五万亿用了四年,而实现从六万亿到八万亿的跨越只用了两年。2011年,财政收入还首次突破十万亿元大关。

    12年来,财政收入平均增幅达到20%,相比之下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只分别增长9.3%和7.01%。(详见上图)

    “观察近年来财政收入就会发现,实际增幅比政府自己的预计通常都高出几个甚至十几个百分点,更不用说比同年GDP增幅高出多少,” 樊继达说,“而居民收入的增幅却总低于人们期待,政府未来应合理地与百姓‘分蛋糕’。”

    樊继达还指出,与各级政府多年来追求GDP增速的热情相比,财政对教育、卫生、科技、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亟待进一步提高。如1993年发布的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》提出,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要占到GDP的4%,这一目标本应于2000年实现,但直到今年两会,政府工作报告中才明确表示,2012年将有望实现这一承诺。

    “在医疗卫生方面,新医改启动以来政府财政投入不断加大,政府的责任在理性回归,但做得还不够。2011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总额高达93.64亿元,而中央本级对于卫生医疗事业支出只有71.32亿元,这说明政府加大公共服务投入的空间还很大。” 樊继达说。

    樊继达表示,未来政府应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继续转变职能,特别是理顺好与市场、社会和企业的关系。

    “政府应定位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,满足公共需求,维护公众利益。政府与市场要分别扮演好各自的角色,不能越位管理。政府要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,这并不代表需要由政府自己生产,社会组织的权限也应归还。同时,还要避免政府企业化倾向和垄断型企业政府化的倾向。”樊继达指出。

 


网站导航:


技术支持:郑州晨华科技有限公司